时间:2022-12-10 13:01:11 | 浏览:609
去年净利润有多少?准确金额暂时未知;比上年增长了多少?不低于前三个季度的水平—1月4日,中信证券(600030.SH)披露的一则业绩预告,令市场有些“摸不着头脑”。
在当晚的公告中,中信证券预计公司2021年度归母净利润不低于2021年前三季度水平,2020年全年增幅不低于18.41%,且不低于去年前三季度的水平,但未披露净利润具体数额。该公司称,因2021年度财务核算工作尚未最终完成,该年度净利润准确金额暂时无法确定
按照上述比例测算,中信证券去年全年净利润最多约为176.45亿元,最少则在175亿元左右。而去年前三季度,该公司净利润已经达到176.45亿元。这意味着,去年四季度,该公司的经营并未对利润产生贡献,甚至可能出现负增长。
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中信证券没有说明。值得注意的是,最近几年来,中信证券计提了大额资产减值损失。根据Wind数据,2018年至2020年,中信证券信用减值损失分别为21.87亿元、18.92亿元、65.81亿元,而计提时间主要集中在下半年,其中又以四季度居多。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计提信用减值损失14.9亿元。这种情况,是否会在去年四季度再次上演?
四季度净利可能负增长?
截至1月5日收盘,中信证券股价为25.94元/股,跌幅为1.89%。虽然跌幅不大,但却在券商股中靠前。
"而无法确定净利润准确金额”的业绩预报,是出于配股需要。去年11月,中信证券配股申请获证监会核准批复。公司称,根据相关规定,公司须符合最近三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等发行条件。
中信证券在业绩预报中称,预计2021年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扣非净利润,较2020年全年增加分别不低于18.41%和17.66%,且均不低于2021年前三季度水平。
按照上述比例大致测算,中信证券去年全年净利润最多为176.45亿元,最低则为175.31亿元。而在去年前三季度,该公司净利润已达176.45亿元。换句话说,该公司去年全年的净利润,相比三季度并未增加,反而可能出现下降。入伙未来业绩不进行修正,整整一个四季度,其经营并未对利润产生贡献,反而可能出现负增长。
2021年前三季度,经营情况来看,中信证券营收、净利双增。数据显示,去年1至9月,该公司实现营收578.12亿元,同比增长37.66%;净利润也同比增长39.37%,均已超过2020年全年水平。
为何四季度净利润增长之势突然停止?中信证券没有具体说明,仅称2021年财务核算尚未最终完成,净利润准确金额暂时无法确定,而且公司四季度经营正常。
大额资产减值是否再现?
虽稳坐“券业一哥”之位,但近年,中信证券财报中有较明显的拖累业绩因素——信用减值损失。
据Wind统计数据,2018年至2020年,中信证券信用减值损失分别为21.87亿元、18.92亿元、65.81亿元。其中,2020年计提的减值金额同比大增247%,为同期计提数额最高的上市券商。其中主要是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和融出资金信用减值损失计提增加,因此合计减少公司净利润49.32亿元。
从发生时点来看,中信证券上述资产减值计提,主要出现在下半年。以2019年为例,当年前三个季度,该公司计提信用减值损失7.25亿,在全年中的占比不到40%,剩余的60%以上资产减值损失计提,均发生在四季度。
2020年也是如此。数据显示,公司当年中报、三季报、年报,信用减值损失分别为20.35亿、50.27亿、65.81亿元,其中第三、第四季度分别新增29.92亿和15.54亿元。但略有不同的是,虽然下半年计提金额占比高,但占比最多的不是四季度,反而出现在三季度。
从具体业务来看,证券投资业务是信用减值“重灾区”。2020年,该公司计提的65.81亿信用减值损失中,证券投资业务损失65.25亿元,占比99%。公开信息显示,因股权质押回购业务违约事件,该公司当年被动成为*ST康得前十大股东,涉及本金约14亿元。而2019年,中信证券计提信用减值损失18.92亿元。其中,证券投资业务15.23亿元,占比逾八成。
而在2021年四季度,巨额计提会否再现?三季报显示,截至9月底,中信证券计提信用减值损失14.9亿,同比减少70.36%,主要是买入返售金融资产计提信用减值损失减少所致。其他资产减值损失11.16亿元,大增210.59%,增长原因为计提商誉及固定资产减值损失。这也意味着,大额资产减值是否会再次出现,四季度将成为关键。
一、证券行业概况证券主要指的是证券市场中的证券产品,其中包括产权市场产品如股票,债权市场产品如债券,衍生市场产品如股票期货、期权、利率期货等。证券业务包括经纪业务、自营业务、资产管理业务、融资融券业务、IB业务、发行与承销业务以及股权抵押。
2023年A股行情分两阶段、外资和私募是增量资金主要来源、港股将迎估值和业绩的双重修复、预计2023年我国有望实现5%左右的经济增速……在日前举办的中信证券2023年资本市场年会主论坛上,来自中信证券研究所的各大首席分析师围绕宏观经济形势、
8月29日晚间,“一哥”中信证券交出了2022年上半年的成绩单。在市场调整的大环境下,中信证券也不例外,上半年营收和净利均出现了约8%的下降。但相比行业来看,中信证券仍稳坐“一哥”之位,是目前唯一一家净利超过百亿的券商。据了解,近期,中信证
编者按: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和建设者,证券公司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开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中国证券业协会联合中国证券报推出“学习宣传
澎湃新闻记者 田忠方中信证券 IC 资料图“券商一哥”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信证券”,600030)上半年营收和净利润出现同比下滑。8月29日晚间,中信证券发布的2022半年度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中信证券营业收入为348.85亿元
证券时报记者 刘艺文近两年,打造航母券商一直是个很受关注的话题,市场也期待部分头部券商能成长为航母券商。近日,中证协公布了券商2021年的38项指标排名,这里面的部分指标折射出打造航母券商所需要努力的方向。纵观这些指标,中信证券无疑是最有可
记者 | 王鑫8月19日,券商“老大哥”中信证券发布2021年上半年财报,报告期内,中信证券实现营业收入377.2亿元,同比增长41.05%,归母净利润为122亿元,同比增长36.66%。分条线来看,中信证券的自营业务是唯一收入增速为负的业
华泰证券12月1日指出,政策拐点下的券商板块贝塔机遇,建议重视券商弹性。可以根据以下逻辑挖掘特色优质券商,如:1)轻重资产并举的优质龙头;2)财富管理:财富生态完善或依托财富业务突围的证券公司;3)资产管理:控股参股优质公募基金资产的证券公
1月14日,资本邦了解到,空窗3个月后,招商证券(600999.SH)终于迎来新总裁。1月13日傍晚,招商证券公告称,董事会同意聘任吴宗敏为公司总裁,任期三年。去年10月7日,招商证券原总裁熊剑涛“因决定专注于个人其他事务”而申请辞去执行董
7月22日,广发证券(000776.SZ;01776.HK)连发多条公告,其中,掌舵广发证券9年的董事长孙树明到龄辞职,显然是最受行业关注的变化。公告表示,去年12月被任命为广发证券总经理的林传辉将兼任公司董事长。人事变动的另一大亮点,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