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10 13:14:18 | 浏览:1031
展望2023年,疫情管控趋于优化已较为明确,但从管控政策确定调整到消费基本恢复正常按海外经验基本需要经过3-4个季度不等的周期,因此疫情对消费的冲击和影响,2023年尤其是上半年仍将存在。2023年消费整体表现仍将主要受疫情演进节奏和经济发展趋势与预期而影响驱动,困境反转仍是主线逻辑,总体建议关注疫情,动态配置。方向上,一是继续配置疫后修复弹性最为明显的服务业;二是基于疫情趋势动态低位增配白酒、消费互联网、运动、食品、美妆等优势消费板块;三是关注粮食安全、地产产业链复苏主题下的种业、家居等板块阶段性机会。
▍2022年疫情扰动明显,消费总体疲软。
2022年疫情影响持续超出预期,消费基本面疲软,估值持续回归。2022年初至10月底,A股消费平均下跌20.6%,港股非必需性消费下跌19.7%、必需性消费下跌23.5%。结构上,管控背景下,刚需且高频的品类开支占比仍然较高,出行相关场景及对应需求受到压制,高端消费韧性仍有体现。三季报后消费业绩预期仍在持续下调,但对股价影响已有限,说明经过持续调整后,消费短期基本面表现对股价影响已弱化,更重要的是在于疫情好转后的修复潜力以及宏观环境、产业环境变化的潜在趋势性影响。
▍短期疫情仍是关键因素,经济预期影响修复弹性。
短期疫情仍然是影响消费景气趋势最关键的因素。虽然当前疫情管控影响仍然较大,但趋势上,疫情管控逐步放松和调整的方向基本明确。我们认为各类“小步快走”式松绑政策将会持续发生,从而对消费整体复苏形成重要支撑。我们认为2023年消费总体仍将跟随疫情走向波动前进,困境反转逻辑将贯穿其中,伴随低基数效应有望在2季度开始步入改善通道。而经济预期的变化短期将起到一定的增强效应,但鉴于经济回升兑现仍需时日,尚难形成持续影响。
▍坐望海外疫后复苏,从修复到恢复三阶段行进。
我们通过对海外主要国家和地区疫后消费修复情况分析后发现,居民实际收入增长、管控政策本身、以及疫情实际情况对消费复苏节奏和程度影响关键。海外市场疫后消费复苏的共性特征包括:
1)疫情管控政策取消或放松将使消费总体迅速得到恢复;
2)必需消费恢复快于可选消费,但可选消费在疫情影响完全消除后弹性更大;
3)以本地或短距离流量为核心的商品销售、本地消费、短距离出行等恢复更快,对长距离出行客流尤其是商旅客、海外客较为依赖的航空、酒店等,客流恢复相对滞后,但普遍体现较强的价格弹性,收入恢复同样较优;
4)零售渠道中,商超卖场客流下滑较多,而社区渗透度较深的杂货店、便利店等恢复程度较好;
5)通胀持续走高将影响消费者信心、压制消费需求释放,经济更强的地区疫情消费恢复更加强劲。
海外疫情管控政策明确放松后消费从开始修复到完全恢复基本上经历3-4个季度时间,而其中划分为逐步放松管控到明确放松、开启与病毒共存经历疫情高峰、完全回归常态三大阶段来看,第一和第三阶段消费市场表现更强,伴随数据回升高点出现股价高点。
▍长期结构性升级趋势不变,“降级”实为周期。
虽然短期需求端并不乐观,但居民收入增长是推动消费增长的基础推动力,中国居民仍然保持着收入不断提升的趋势,中国消费市场的整体扩容方向并未改变。中国居民目前人均消费支出约4,376美元,大致相当于美国1974年水平(4,329美元),但中国人均GDP(2021年12,556美元)已相当于美国1980年水平(12,575美元)。共同富裕的方向指引下,各项政策引导实际上均在推动中国消费的长期持续增长。降低收入差距、提高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实际上从很多国家的实践都已表明是最终形成消费对经济有力支撑的正确方向。短期居民的种种“消费降级”表现,我们认为更多是疫情管控和宏观经济影响下消费下行的周期表现。中国在居民收入仍在保持增长、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还在不断扩大的大趋势下,尚未完成消费升级的总体路径,但或将开始呈现一定的结构性分化。
▍风险因素:
疫情影响的不确定性;经济增速下行超预期,对应消费需求下降超预期;资本加持,行业竞争失序的风险;各行业政策风险以及由此带来的估值压制因素;通胀超预期,提价能力不足影响盈利能力的风险;汇率波动风险等。
▍投资策略:估值回落走向合理,关注疫情、动态配置。
国内消费的增长趋势,一方面取决于国内疫情及管控政策的走向,一方面也依赖于国内宏观经济环境的整体影响。疫情管控政策从确定调整到完全恢复正常按海外经验基本需要经过3-4个季度不等的周期,我们预计,疫情对消费的冲击和影响,2023年尤其是上半年仍将存在。2023年消费整体表现仍将主要受疫情演进节奏和影响经济的相关政策调整影响驱动,困境反转逻辑仍是主线逻辑,总体建议关注疫情走向,动态增加配置。
配置思路上,我们认为:一是继续配置疫后修复弹性最为明显的出行链板块;二是动态增加白酒、消费互联网、运动、食品、美妆等景气代表性强势能赛道的配置;三是关注粮食安全、地产产业链复苏主题下种业、家居等板块阶段性机会。另外,自下而上优选疫情下景气度相对较好、业绩兑现能力强的个股机会,主要集中于供应链生产型企业、休闲食品企业等。
本文源自金融界
根据市场公开信息及8月17日披露的机构调研信息,中信建投基金近期对1家上市公司进行了调研,相关名单如下:1)图南股份(证券之星综合指标:3星。中信建投基金成立于2013年,截至目前,资产规模(全部)568.3亿元,排名75/189。
8月17日晚间收评,今天属于赚指数不赚钱的一天,A股三大指数早盘探底回升,午后在金融、酿酒等板块的带动下强势拉升,沪指一度逼近3300点,深成指涨约1%,创业板指涨超15%,个股涨跌五五开,赚钱效应较昨天略有下降,高景气赛道集体拉升的时候,题材股承压也是正常现象,等指数搭好台子,该上的自然就上了。
确实也是,比如前天市场还在思考中阿问题的后续,昨天就开始琢磨光伏细分领域机会,晚上开始科普胶膜,poe胶膜,然后今天又开始挖掘vr,Ar,晚上估计那啥防眩晕技术又要开始科普。市场轮动快速,持续力差劲,然后资金寻找不到大的机会就开始在赛道的细分领域里越挖越细。
本期我们邀请到了信诚鼎利灵活配置基金经理吴振华解读近期半导体市场行情,洞见后市机遇。吴振华:半导体设备的逻辑在于资本开支快速增长和国产替代。摩尔定律表达的是半导体行业发展的速度。目前,随着先进工艺的不断演进,摩尔定律有放缓的趋势,但是通过chiplet先进封装等工艺的变化,半导体行业仍然维持着高增速在发展。
新能源汽车,半导体,可再生能源类赛道股,板块轮动速度快,都是以涨停跌停的速度轮换,这种品种短线高手可以参与,节奏把握的好,可以快速获得超额利润。综上,今天的v型反转的可能性很小,市场还在区间内震荡,满仓的投资者可以在市场上涨的时候出掉部分仓位,因为震荡市场后面会有低位买入的机会,所做出差价的利润会有效的降低持仓成本。
今年上半年,PPI和CPI分别累计同比增长77%和17%,二者增速差值为60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占固投总额约1/4的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54%,为1999年以来同期首次负增长;由于新冠疫情多次反复,服务业尤其是住宿餐饮、批发零售、文化娱乐等接触性、聚集性服务业持续受到影响,加之教培“双减”、平台经济整顿、房地产调控等监管原因,结构性失业问题恐不容小觑。
澎湃新闻记者侯嘉成国家统计局将于8月15日10时公布7月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数据。同时,从8月起,在保交楼措施的积极维护下,房企现金流压力的扰动将逐步下降。
以下是投资作业本(微信ID:touzizuoyeben)整理的精华内容,分享给大家:消费板块投资逻辑:四大关键词问:您认为下半年的消费板块是否有投资机会呢?第四个和第三个的关键词实际上是一脉相承的,因为中国消费的潜力还是很大的,尽管可能从短期经营情况出发,很多公司或者很多行业受疫情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但是伴随着股价的调整和性价比的出现,实际上它的长期投资价值还是比较明显的。
看销量——上半年,全国黄金消费量47682吨,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284%。中国黄金协会分析,上半年,受国内疫情影响,叠加上年度形成的高基数,黄金首饰消费量出现明显下滑;上半年,黄金现货成交量企稳回升。
评论员观察日前,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信用卡业务规范健康发展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下称《通知》),就社会高度关注、群众反映集中的问题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监管办法,要求各商业银行进一步强化信用卡业务经营管理,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更好支持科学理性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