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08 20:24:55 | 浏览:893
智通财经APP获悉,中泰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展望后市,冬季寒潮将至,旺季发电供热需求有望带来强势煤价。国内长协价格上调释放积极信号,煤企高盈利维持并有望再上台阶。欧洲天然气短缺及煤电装机重启等因素刺激需求向好,煤价高位运行和上市公司业绩向好的确定性仍然较强。动力煤方面:高盈利、高分红现金奶牛属性增强,估值逐步抬升。炼焦煤方面:下游需求边际向好,叠加焦煤供给持续受限,炼焦煤价格高位易涨难跌,焦煤企业有望继续维持高盈利。
中泰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行业高景气持续:煤价高位、高盈利持续。
一方面,多因素催化下,煤价再次冲高。2022年5月1日限价政策发布以来,煤价中枢上移至1200元/吨左右。‘金九银十’行业旺季到来,建材、化工、冶金等非电煤需求持续向好,但保供政策加持下,市场煤源不足,加上主产区疫情蔓延,供给端持续收紧。同时,海外煤价持续维持高位,多重因素催化港口煤价持续攀高。截至2022年10月27日秦皇岛港5500大卡动力煤市场价格达到1586元/吨。
另一方面,上市公司经营质量持续改善,维持高盈利能力。1)2022年前三季度业绩维持高增速,53%上市公司扣非归母净利润创上市以来新高。中信煤炭板块所涉34家公司前三季度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2031亿元,同比上升18%,其中20家公司创上市以来新高;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976亿元,同比上升65%,18家公司创上市以来新高。
三季度,34家公司单季度营业收入4024亿元,同比上升2%、环比下降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619亿元,同比上升30%、环比下降17%。2)经营质量改善,盈利水平提升。34家上市公司2022年前三季度销售毛利率平均值为30.2%,同比上升3.3个百分点;ROE平均值为14.3%,同比上升2.7个百分点。吨煤盈利水平显著抬升,测算19家上市公司2022前三季度年煤炭平均销售价格为844.3元/吨,同比上涨26%;平均销售成本438.5元/吨,同比上涨2%;平均毛利405.7元/吨,同比上涨69%。3)资本开支维持增长。34家上市公司2022年前三季度资本开支合计660亿元,同比增长31.6%。
后期展望—供需结构错配强化,煤炭价格强势运行。
供给:
一、增产保供:政策加码,煤炭供给并未实质性改善。2022年3月发改委下发《关于成立工作专班推动煤炭增产增供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主要产煤省区和中央企业全力挖潜扩能增供,年内再释放产能3亿吨/年以上,日产量达到1260万吨以上”。6月,能源局下发《关于加强煤炭先进产能核定工作的通知》,要求生产系统具备增产能力,且符合煤矿生产能力核定基本条件的煤矿,根据相关程序开展先进产能核定工作。
政策频发,增产保供力度持续加大,增产保供局势依然严峻,该行认为供给紧张格局短期内难以发生明显改变,煤炭放量难度依然较大。二、长协政策:2023年长协政策发布,非电煤供给预计收紧。相比于2022年度,发改委对2023年度保供要求更加严格,明确指出长协季度履约量和全年履约量应达到100%,并明确未按要求履约的将根据《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关于加强电煤中长期合同履约监管的通知》进行惩处,对季度履约兑现率偏低的合同,采取削减或取消合同运力配置的措施。
同时对于长协供需双方要求进一步收紧,修改为供应方为所有在产的煤炭企业,需求方为所有发电和供热用煤企业,不再鼓励冶金、化工、建材等非电行业签订长协,并明确合同签订量不低于自有资源量的80%且不低于动力煤资源量的75%。该行预计2023年长协政策收紧下,市场煤源将随之受到压缩,非电行业供需紧张格局加剧。三、进口煤炭:累计进口规模和煤炭品质下滑。2022年1-9月累计进口煤炭2.0亿吨,同比减少12.7%,下滑趋势延续。此外,受制于优质进口煤源缺失,我国8、9月加大了印尼煤采购,褐煤占比环比提高,进口煤质继续下滑。2022年1-9月进口煤中褐煤占比为45%,同比提高7个百分点。
需求:
一、下游电力:水电同比降幅继续扩大,火电高需求或将延续整个冬天。1-9月水电发电量同比增长5%,火电发电量同比上涨0.5%。今年7、8月高温天气下,沿海八省最低平均气温分别为26.26、26.13℃,较去年同期分别高0.35、1.01℃。7月中旬开始水电发力不足,水电发电量同比增速转负, 7-9月水电发电量同比增速分别为2.4%、-11.0%、-30.0%。旺季上游水量不足,淡季可发电能力受到抑制。截至2022年11月4日,三峡、龙羊峡水库水位分别为159.3、2590.8米,分别同比减少14.3、6.8米,水位均低于往年同期,低水位下四季度冬季水电表现不佳现状可能会继续加剧。因此,预计火电负荷有望持续加大,燃煤高需求继续维持。
二、钢铁建材:旺季复苏,边际改善。钢铁去产能政策延续,2022年1-9月粗钢压减政策叠加需求弱势,钢铁产量均明显下降,1-9月粗钢产量78083.3万吨,同比减少3.4%;生铁产量65610.4万吨,同比减少2.5%。伴随”金九银十”到来,日均铁水产量在8月初开始实现同比增长,并逐渐走强,截至2022年10月28日,247家日均铁水产量达到236.4万吨,同比增长11.9%,边际持续向好。需求旺季到来,水泥行业开始增产,9月水泥产量达到20861.9万吨,同比增长1.8%,环比增长10.9%,建材用煤需求同比明显改善。展望后市,国家”稳中求进”经济政策加持下,基建地产有望边际持续向好,需求复苏可期。
三、下游化工:耗煤具备持续增长潜力。化工耗煤量自2014年开始逐年增长,复合增速达到4.7%。2021年全年化工耗煤量达到3.1亿吨,同比增长3.6%,2022年1-9月累计耗煤量2.4亿吨,同比增速达到4.7%。政策引导煤炭清洁利用,推进煤化工发展,推动煤炭由燃料向原料转变,煤化工用煤需求具备增长潜力。
投资建议:
动力煤:高盈利、高分红现金奶牛属性增强,估值逐步抬升。动力煤受益于价格中枢上移,行业整体盈利能力提升,盈利稳定性增强,国际能源局势持续紧张,煤企高盈利、高分红或将长期维持,当前估值普遍较低,重点关注兖矿能源(600188.SH)、陕西煤业(601225.SH)、中国神华(601088.SH)、中煤能源(601898.SH)、山煤国际(600546.SH)、晋控煤业(601001.SH)等。
炼焦煤:下游需求边际向好,叠加疫情蔓延下焦煤供给持续受限,炼焦煤价格高位维持且易涨难跌,焦煤企业有望继续维持高盈利。重点关注山西焦煤(000983.SZ)、潞安环能(601699.SH)、淮北矿业(600985.SH)等。此外,兰花科创(600123.SH)拥有优质的无烟煤资源,定价市场化,享受行业上行溢价,建议重点关注。
风险提示:政策限价风险;煤炭进口放量;。
本文源自智通财经网
HK)公布,公司控股子公司华岭股份正在申请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HK)报收于3385元,上涨15%,换手率111%,成交量3146万股,成交额106亿元。富昌金融集团最新一份研报给予上海复旦买入评级,目标价35。
中证网讯(记者林倩)今年上半年,证券私募行业冷热不均,业绩分化严重,股票主动策略私募表现欠佳,但CTA(管理期货)策略却异军突起。相对而言,对上半年表现相对出色的CTA则持谨慎乐观预期。此外,国金证券金融产品研究中心在报告中指出,商品市场仍存在波动机会,但趋势流畅性预期并不非常乐观,同时可能存在一定事件干扰,因此对CTA策略整体保持中性偏谨慎的预期。
公司第一大股东安徽国元金融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本公司股票交易异常波动期间未买卖本公司股票。三、是否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信息的说明本公司董事会确认,本公司目前没有任何根据深交所《股票上市规则》等有关规定应予以披露而未披露的事项或与该事项有关的筹划、商谈、意向、协议等;
从规模上看,大部分基金都是规模比较小。易方达供给改革,2季度基金规模增长30%左右。易方达环保主题混合,这只基金一看就是新能源主题,可以看到很多新能源基金今年3月有较大调整,而近两个月反弹了一波,尤其是光伏、新能源车等板块,反弹幅度很大。
对于7月以来债券市场快速上涨的深层次原因,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从经济基本面来看,国际因素、疫情、地产等问题持续干扰经济复苏,7月中采制造业PMI跌破荣枯线也显示经济疫后修复进程阶段性结束,投资者避险情绪上升。
行业事件1、8月11日,根据中汽协数据,7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2倍,汽车产销量创历年同期最高值,预计8月汽车市场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特别是随着9月汽车市场传统黄金消费季的到来,乘用车产销将会呈现快速增长。
煤炭价格的飙升,加大了中下游企业的成本负担,“保供稳价”成为重要的政策目标,7月底召开的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升能源资源供应保障能力”。“双碳”政策下,减少煤炭使用是大势所趋,国内产能预计难以大幅增长,中期内供需格局或持续偏紧。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2022年二季度俄乌战争、能源短缺、疫情、联储加息缩表等不利因素对全球经济造成了较大冲击,受此影响中国资本市场经历了剧烈波动,四月份市场延续了一季度的大幅调整,随后市场大幅反弹。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2022年二季度俄乌战争、能源短缺、疫情、联储加息缩表等不利因素对全球经济造成了较大冲击,受此影响中国资本市场经历了剧烈波动,四月份市场延续了一季度的大幅调整,随后市场大幅反弹。
工信部、财政部为加快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步伐,促进产业数字化发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协同配套能力,打造4000-6000家“小灯塔”企业作为数字化转型样本,带动中小企业“看样学样”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促进专精特新发展,可以看出,为增加中小企业的活力,尤其是推进数字化转型,通过打造中小企业转型样本,持续提升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